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蔡招娣澎湖新書分享會 《小農餐盤~48道人間覺味》跨海上菜
2023-04-23
《人間福報》蔬食園地專欄作家蔡招娣新書《小農餐盤~48道人間覺味》分享會,4月22日在澎湖佛光山海天佛剎舉行,他以PPT圖文分享2年多來千里跋涉蜿蜒農路,探訪逾40位農民以科技和創新,艱辛耕耘田地的心路歷程,除用文字紀實向小農致敬外,並將實地採回的食材料理蔬食送上餐桌,監寺永昭法師及信願寺監寺妙念法師等含現場聽眾,近70人參加。
蔡招娣現為佛光山惠中寺文宣組組長及「人間通訊社記者」義工,2018年自建築設計經理人一職退休後,開始攀登心中的雪山,一圓「文學夢」。他從離農子弟的視角,詩人的筆觸,記錄農民與土地的連結,彷彿也看見父親蔡漢泉當年一鏟一鏟地種植楊桃,與老天博弈養家的辛勞。他表示,「幸福,沒有標準答案,有時需要歲月才看得懂。」
身為卓蘭人的蔡招娣談起這兩年市場上盛行的伴手禮「寶島甘露梨」,有說不出的感動與驕傲。他因參與佛光山惠中寺為卓蘭雙連國小賣梨的助學計畫,與有「梨博士」之稱的在地農民彭源添結緣,他表示,彭源添是首位嫁接高接梨的農民,多年來精研種梨技術,去日本交流,不論台灣高接梨的品質與嫁接工具的實用與進步,都博得日本梨農稱讚。
他指出,彭源添是第一批試種「寶島甘露」的梨農,甘露梨果實碩大多汁,帶有甘蔗香甜又耐久藏,是育成者劉申權埋首半生研發,並於2018年獲得農委會正式核准的「植物品種權」,他們身負重任,未來台灣農民將不再依賴進口梨穗,可以減輕成本,種出台灣本土的高接梨。
蔡招娣表示,田地,寄宿著農民的耕耘人生。「消費者的態度決定農民種什麼給你吃」,現以自然農耕種植香草的羅益勝,曾使用慣性農法的農藥噴灑目睹小鳥死亡,他從土地施作方式反省,經過數年努力不懈,為了食安終於找回大地堅韌的生命力。
認為台灣人值得吃好米的林家良,32歲從機械廠倉儲部轉身回到雲林土庫種植稻米。憨厚的他用友善耕種讓「回鄉米」吃得安心健康,更在義無反顧下成為退役耕牛的守護者,創設雲林縣首座水牛安養中心,不僅到校園推展牛文化,也積極投入社區總體營造,帶動當地青年返鄉行動。
一粒蒴果藏著50顆芝麻,「在地農民-花芝稻」女農張芷宜從冷氣房的總務會計嫁入農家,走向烈日迎頭的田中泥淖,每次和先生農忙回來,從兒女蜂擁的迎接及聲聲「媽媽、媽媽」的叫喚聲中,深刻體會「在辛苦中看見幸福」。他付出的心力,有如掉落在曬穀場水泥地細縫裡的芝麻,看見生命在堅苦卓絕中壯麗,綻開的白花迎風昂首,在農地中安身立命。
《小農餐盤~48道人間覺味》,有近35道蔬食料理是林寶秀研發的食譜。蔡招娣感懷這位逝世周年的廚師好友,他在癌末的3年期間,不畏病魔摧殘,用盡生命的微光,留下食在齒香的佳餚,覺味情更長。
「生命最終會給你答案」,蔡招娣感謝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,讓在家居士有修福報的平台,30餘年在佛光會擔任義工,看似付出其實收穫最大的還是自己;他分享去年3月健康異常,卻在諸多好因好緣下提早發現和處理,並體會在面臨逆境時,信仰是最大的依靠,也是最安定人心的力量。
澎湖馬公第一分會督導王美麗說,看《小農餐盤~48道人間覺味》一書和聽作者分享,感受完全不同,蔡招娣語帶豐沛的情感和慈悲的聲音娓娓道來,讓小農的故事更讓人感動。
蔡招娣現為佛光山惠中寺文宣組組長及「人間通訊社記者」義工,2018年自建築設計經理人一職退休後,開始攀登心中的雪山,一圓「文學夢」。他從離農子弟的視角,詩人的筆觸,記錄農民與土地的連結,彷彿也看見父親蔡漢泉當年一鏟一鏟地種植楊桃,與老天博弈養家的辛勞。他表示,「幸福,沒有標準答案,有時需要歲月才看得懂。」
身為卓蘭人的蔡招娣談起這兩年市場上盛行的伴手禮「寶島甘露梨」,有說不出的感動與驕傲。他因參與佛光山惠中寺為卓蘭雙連國小賣梨的助學計畫,與有「梨博士」之稱的在地農民彭源添結緣,他表示,彭源添是首位嫁接高接梨的農民,多年來精研種梨技術,去日本交流,不論台灣高接梨的品質與嫁接工具的實用與進步,都博得日本梨農稱讚。
他指出,彭源添是第一批試種「寶島甘露」的梨農,甘露梨果實碩大多汁,帶有甘蔗香甜又耐久藏,是育成者劉申權埋首半生研發,並於2018年獲得農委會正式核准的「植物品種權」,他們身負重任,未來台灣農民將不再依賴進口梨穗,可以減輕成本,種出台灣本土的高接梨。
蔡招娣表示,田地,寄宿著農民的耕耘人生。「消費者的態度決定農民種什麼給你吃」,現以自然農耕種植香草的羅益勝,曾使用慣性農法的農藥噴灑目睹小鳥死亡,他從土地施作方式反省,經過數年努力不懈,為了食安終於找回大地堅韌的生命力。
認為台灣人值得吃好米的林家良,32歲從機械廠倉儲部轉身回到雲林土庫種植稻米。憨厚的他用友善耕種讓「回鄉米」吃得安心健康,更在義無反顧下成為退役耕牛的守護者,創設雲林縣首座水牛安養中心,不僅到校園推展牛文化,也積極投入社區總體營造,帶動當地青年返鄉行動。
一粒蒴果藏著50顆芝麻,「在地農民-花芝稻」女農張芷宜從冷氣房的總務會計嫁入農家,走向烈日迎頭的田中泥淖,每次和先生農忙回來,從兒女蜂擁的迎接及聲聲「媽媽、媽媽」的叫喚聲中,深刻體會「在辛苦中看見幸福」。他付出的心力,有如掉落在曬穀場水泥地細縫裡的芝麻,看見生命在堅苦卓絕中壯麗,綻開的白花迎風昂首,在農地中安身立命。
《小農餐盤~48道人間覺味》,有近35道蔬食料理是林寶秀研發的食譜。蔡招娣感懷這位逝世周年的廚師好友,他在癌末的3年期間,不畏病魔摧殘,用盡生命的微光,留下食在齒香的佳餚,覺味情更長。
「生命最終會給你答案」,蔡招娣感謝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,讓在家居士有修福報的平台,30餘年在佛光會擔任義工,看似付出其實收穫最大的還是自己;他分享去年3月健康異常,卻在諸多好因好緣下提早發現和處理,並體會在面臨逆境時,信仰是最大的依靠,也是最安定人心的力量。
澎湖馬公第一分會督導王美麗說,看《小農餐盤~48道人間覺味》一書和聽作者分享,感受完全不同,蔡招娣語帶豐沛的情感和慈悲的聲音娓娓道來,讓小農的故事更讓人感動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